
今年的端午龙舟赛,两支队伍的遭遇形成了鲜明对比,一边是人们印象中“有钱”的村子,龙舟装备升级,结果却遭遇翻船,成了很多人议论的焦点。
另一边是艰苦山村的一支队伍,由年迈老人和年幼孩子组成,他们在赛场上展现出的不放弃的精神,赢得了远超比赛名次的喝彩和尊敬。
要说广州猎德村,那可是响当当的“土豪村”,龙舟玩得也早,底气也足,自从2007年村子拆迁改造,家家户户都阔了,手里攥着十几套房收租都不是稀罕事,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。
有这经济基础,猎德的龙舟活动自然也透着股“不差钱”的劲儿,甚至有风声说,想代表村里上船,还得先看看你荷包鼓不鼓,搞个“验资”才行。
今年村里更是下了血本,一口气整了三条碳纤维的新龙舟,连船桨都换成了又轻又快的碳纤维家伙,明摆着是要一雪前耻,跟老对手冼村好好掰掰手腕。
可谁能想到,赛场上真是啥事都能发生,这三艘被寄予厚望的新船,比赛时居然翻了两条!刹那间,江面上飘着一群穿着救生衣、略显狼狈的队员,场面那叫一个手忙脚乱。
更让这事在网上炸开锅的是,有眼神好的观众,从现场照片里扒拉出几个洋面孔,说起来,猎德村也不是第一次请国际友人体验龙舟了,上次也是不巧翻了。
再往前捣鼓,2023年就有新闻说猎德村有“洋女婿”上船比赛,要知道,很多地方的龙舟赛,那可是老传统,讲究宗族男丁上阵,别说外村男人,就连本村的姑娘家都轻易上不了船。
这下好了,船一翻,猎德村直接被推到了风口浪尖,“猎德没人了?”“老祖宗看不惯鬼佬上船,显灵把船掀了!”各种调侃嘲讽满天飞。
还有那不知真假的小道消息,说输了比赛的房东心里不爽,回头就给租客涨了租金,更是给这场风波添了不少油盐酱醋。
这么一折腾,连一些猎德本村人都觉得脸上火辣辣的,以前的牛气,现在成了提都不好意思提的尴尬。
跟猎德村那边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湖南麻阳狮子湾村的龙舟队,这村子在湘西大山里,日子过得紧巴巴,村里青壮年大多都出去打工挣钱养家了。
端午节龙舟赛要开始了,村干部挨家挨户打电话、托人情,愣是凑不齐一条船的年轻人,最后真是全村上下齐心协力,才勉强拉起一支队伍。
里头快一半是头发花白的老人家,还有些看着就嫩生生的半大孩子,听说年纪最大的老人家有78岁,最小的才刚上初中,被人戏称是“老弱病残”队,可队员们一开口,那股子自豪劲儿,一点不比谁差。
他们龙舟下水,可没猎德村那鞭炮齐鸣、锣鼓喧天的热闹劲儿,但那位76岁的老鼓手,头发胡子全白了,顶着大太阳,汗珠子往下淌,还是铆足了劲擂鼓,那股精气神,把所有人都给点燃了。
从百岁的老人到三岁的娃娃,全村人都赶来给龙舟队送行,因为年轻人实在太少,队伍连半船人都凑不齐整,一位59岁的老将咬着牙也得上。
龙舟比赛那强度,可不是闹着玩的,加上赛前几天老天爷不作美,淅淅沥沥下个不停,这支老老少少的队伍更是个个带伤。
有的烧得迷迷糊糊,有的脚底板磨得又红又肿,还有的肌肉拉伤、撕裂,甚至骨头都折了,可愣是没一个人说个“退”字,有个队员撂下一句硬话:“既然上了这条船,死也得给老子划到终点!”
比赛一开始,狮子湾队的龙舟就落在了后头,但这根本不影响什么,船上28个人,连掌舵的艄公都抄起桨加入了划水的行列,那个15岁的小伙子在船头,使出吃奶的劲儿劈波斩浪。
他们那种不服输、豁出命去拼的劲头,把岸上所有人都给看呆了,旁边赛道的对手队伍,都忍不住为他们挥旗呐喊,岸边的观众更是自发地为他们鼓劲加油,不少人看着看着,眼泪就下来了。
当他们终于冲过终点线,岸边居然响起了本该留给冠军的鞭炮声——这是大伙儿对这支队伍不屈不挠精神的最高敬意!
狮子湾村的人就算是把嗓子喊哑了,也没停过一秒的助威,尤其是在冲滩最凶险的逆水段,那条41米长的龙舟一度被卷进漩涡,船身都横了过来,眼看就要完,但他们愣是没放弃,硬生生杀出了一条水道。
回过头再看猎德村,钱是没少花,心思也没少动。或许他们一开始的想法挺好,想推广龙舟文化,引进新材料、新面孔,搞点创新突破。
这种开放的姿态,本身倒也没什么大毛病,可问题是,光顾着追求成绩、想着跟国际接轨的时候,是不是把这项传统运动背后更深一层的东西给弄丢了?
比如那种血脉相连的族群认同感,那种刻在骨子里的文化传承,毕竟在很多人看来,有些传统,它的根子就在于宗族文化的延续,而不单单是为了比赛输赢或者图个乐子。
狮子湾队呢?他们用最实在、最土的法子,把另一种“龙舟精神”活生生地摆在了大家面前,他们没啥高级装备,人手也紧缺得厉害,甚至从一开始就知道赢不了,但他们有啥?
有的是同宗同族一条心,是遇到天大困难也不低头的犟劲儿,是那种“老祖宗掌舵,老爹擂鼓,儿孙们划桨”的文化根脉。
他们划动的哪里仅仅是龙舟?那是普通老百姓骨子里那种抱团的劲儿,那种不服输的拼劲儿,是中国人那股子不屈不挠的精气神!
比赛是输了,可他们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掌声,这本身,难道不就是一种更大的胜利吗?猎德村的“翻船”,与其说是技术失误,不如说更像是一次文化上的“触礁”。
当传统习俗遭遇现代化的冲击,当地方文化试图融入全球化的浪潮,很容易出现水土不服,如果只是简单粗暴地嫁接。
甚至为了追求表面的“国际范”而动摇了传统的根基,那就像是给一棵老树强行接上不搭调的枝丫,看着热闹,却可能伤了元气。
那些“老祖宗看不下去”的调侃,虽然带着些迷信色彩,却也折射出一种朴素的情感:大家敬畏的,是那份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和社群的凝聚力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跨越式发展!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称:凭借稀土,巴基斯坦可以跻身发达国家行列!
0769-26389629
1392687588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