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炎炎夏日下,阜阳市颍东区口孜镇中心学校的草坪上,一群身着护具的孩子正冲撞、奔跑,橄榄球在手中传递,汗水浸透衣衫,却挡不住眼里的光。这是属于他们的“超级碗”,一座在偏远乡村里用热爱与拼搏筑成的梦想容器。
若说中国人年度最高期盼是春晚,那大洋彼岸的“超级碗”便是美国民众的心头好。作为美国橄榄球联盟(NFL)的年度冠军赛事,它不仅是全球最知名的职业体育赛事之一,盈利甚至超过世界杯决赛,因而被戏称为“美国春晚”。这项在欧美热度爆棚的运动,在我国却属地道的小众项目。但鲜有人知,在颍东区口孜镇的乡村学校,一群留守儿童组成的橄榄球队,正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,书写着属于他们的“超级碗”传奇。
8月5日清晨,谢文清早早来到口孜镇中心学校。他打开储存室,将橄榄球、护具一一取出摆放整齐,静静等候小队员们的到来。这位颍东区口孜镇中心学校的体育老师,不久前刚带领小队员们征战明光市,斩获安徽省青少年七人制橄榄球锦标赛男子丙组冠军。
“冠军只属于过去,每天的训练都是全新的开始......”简短的训前动员后,大家按惯例围成一圈,手掌紧紧相叠。随着谢文清一声“赛特(Sethut,即开球)!”的哨响,十多名身着护具的孩子立刻投入激烈对抗。
一名少年怀抱橄榄球灵巧冲出人群,却被对方队员迅速追上,一记干净利落的tackle(擒抱)将他摔倒在草坪上,橄榄球也飞出去老远,对方球员随即捡起球发起反攻。
“和足球、篮球相比,橄榄球对抗性更强,但只要科学训练,再激烈的对抗也能有效避免受伤。” 谢文清向记者解释道。
训练结束时,炎炎烈日已将大地烤得滚烫。孩子们个个大汗淋漓,脱下的衣服能拧出一捧汗水,却没人喊累,脸上还带着运动后的酣畅。
即便“超级碗”在全球拥有亿万球迷,橄榄球在国内的发展却远不及足球、篮球,甚至不如乒乓球。
谢文清坦言,口孜镇中心学校的孩子们,此前对橄榄球几乎一无所知。学校坚持开展这项运动,只为给偏远地区的孩子多铺一条上升的路。
今年35岁的谢文清,6年前在中心校发起了橄榄球运动。作为体育教师,他最初对橄榄球也接触不多。2017年,谢文清从村小调任中心学校体育老师时,学校有支女子篮球队。观察中他发现,篮球对身高要求苛刻,不少有体育天赋的孩子因此被挡在门外。
“受条件限制,单论学习成绩,乡村孩子很难比得上城市同龄人,而体育能为他们打开另一扇窗。”谢文清说,乡村孩子大多能吃苦耐劳、经得起摔打。基于这一点,他和校方领导商量后,决定组建橄榄球队。2019年初,口孜镇中心学校橄榄球队正式成立。
第一批8名队员都是女孩,全是从校篮球队筛选下来的。她们除了个头比篮球队员稍矮外,共同点是更加壮实有力。偏远乡村留守儿童的橄榄球梦想,就此在这里生根发芽。
“只有亲身参与或在场边目睹,才能体会到橄榄球那种充满阳刚之美、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魅力。” 在谢文清的带领下,孩子们很快迷上了这项运动。无论刮风下雨、烈日当头,还是天寒地冻、雪花纷飞,每周总有三四天,草坪上会聚集起一群身着护具的少男少女,围着橄榄球肆意挥洒热血与青春。
谢文清最难忘的,是两年前第一次和同事带队开展长途拉练。50多名孩子要完成14公里路程,没多久就有队员掉队。但在老师的鼓励下,所有孩子都按自己的节奏坚持跑到终点,没有一个人放弃。
今年的安徽省青少年七人制橄榄球锦标赛上,对手几乎都是身高占优、训练系统的城市孩子。面对强敌,口孜镇中心学校橄榄球队奋勇拼搏、一路闯关,最终捧回男子丙组冠军奖杯。
比起比赛成绩,谢文清更看重孩子们的成长:通过训练和比赛,他们磨砺了意志,性格变得坚韧,敢于直面挑战。如今,已有部分队员通过特长生渠道进入高中;队员吴静怡和周梦如在初一时被省队选中,周梦如现已成为省一线队员,吴静怡则在今年初入选橄榄球腰旗国家队,有望站上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的赛场。
谢文清说,这些留守孩子们在草坪上的每一次冲撞与奔跑,都在为梦想蓄力。对他们来说,橄榄球不仅是一项运动,更是一座通往远方的桥梁,承载着他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。
“以前觉得城里的孩子啥都有,我们练球连像样的场地都没有,摔在土坡上能滚一身泥。但现在知道了,泥地里练出来的劲儿,一点不比他们差!最后那个达阵,我脑子里就一个念头:不能让队长白摔那一下。他膝盖肿着还往前冲,我们咋能怂?队友喊‘冲啊’的时候,感觉浑身的血都在烧,好像能把整个操场掀起来!拿到奖杯那天,我偷偷摸了摸上面的字,突然觉得,我们这些从村里跑出来的孩子,也能走到省里去,也能让别人记住我们的名字。以后不管干啥,大概都不会怕难了吧?队员武亚鹏告诉记者,目光中透露着坚定与自豪。
“一开始是真反对啊。地里的活儿忙完,就盼着娃多认几个字、多做几道题,觉得跑啊撞啊的,纯属瞎折腾,万一磕了碰了咋办?每次看到他一身泥、一身伤回家,夜里都偷偷抹眼泪。直到去省比赛,孩子们摔了又爬起来,膝盖破了还往前冲——那股劲儿,真是让人感动,直到拿去省城边塞的冠军,我们才敢相信,原来我家娃不光会念书,还能这么勇敢。”冠军冉梓默爸爸冉雷激动地说,“最想谢谢教练,也谢谢学校。以前总担心娃在村里没出路,现在看他抱着奖杯笑的样子,突然觉得,路不止一条。他哪怕以后不打橄榄球了,这段日子练出的拼劲儿、跟人搭伙的本事,也够他用一辈子了。咱农村娃,也能活出自己的光。”他的心声里,没有豪言壮语,却满是父母对孩子的疼惜与释然——原来孩子的成长,不只有课本里的答案,还有在汗水里泡出来的勇气,在团队里学会的担当。那座奖杯,对家长来说,是看见孩子另一种可能的钥匙,也是对“平凡日子里藏着惊喜”的最好证明。
口孜镇中心学校党总支书记陆贺虎告诉记者,这一成绩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,尤其对乡村学校来说,打破了“体育弱校”的刻板印象,能极大提升学校在区域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,甚至成为学校的一张“特色名片”。同时,冠军荣誉会增强师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,凝聚人心,形成“以校为荣”的积极氛围,带动校园整体精神面貌的提升。体育竞技成绩是学校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成果。橄榄球运动培养的团队协作、拼搏精神、抗压能力等,与文化课学习相辅相成,说明学校在“五育并举”中找到了适合自身的路径,尤其为乡村学生提供了除学业外的成长舞台,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。以后,口孜镇中心学校将持续打造篮球、橄榄球体育特色项目,形成“以体育人”的办学模式,吸引更多学生参与,甚至带动其他体育或艺术项目的发展,从而在乡村教育中形成差异化优势,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。在硬件条件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夺冠,更体现了我们师生的拼搏精神,这也印证了乡村教育并非“弱势教育”,只要找到合适的突破口,同样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,为乡村教育的价值正名,更增强了我们办好乡村学校的信心。
0769-26389629
13926875886